在一些农村地区,要想更好更快发展,就得需要资金,其中一种方式是国家拨款、地方配套。就是国家下拨一部分钱,地方再配套一部分,按照规划方案,完成相应的发展项目。项目往往意味着资金,能为当地民众解决一些急事难事。对于一些地方来说,能把项目争取回来应该说很不容易。但是这些项目能不可以真正地服务民众,真的能接地气,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呢?这个问号不能丢。
在河北承德围场县下地村,田间地头有很多装置,箱子上有的写着“2104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有的写着“2016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跟村民一打听,这些都是灌溉用的机井。
这些机井矗立在田间地头,有的已经五年了,最短的也有三年,村民们对这些机井照顾得很用心,可是一次都没用过,因为没电。
那么为何需要打这些机井?打好了为什么又不给通电呢?围场县地处河北省最北端,这里山环交错,沟谷纵横,气温低,降水少,风沙大。因为山地多、坡地多,灌溉条件很有限,大多只能靠天吃饭,既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土豆、杂粮、白菜、玉米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可是一年辛苦下来收成却总令人失望。
土豆去年市场价五六毛钱,亩产四千斤,也应该卖到2000到2400元,可是因为天公不作美,有一半都长成了畸形,只能卖给淀粉厂得到200多元,一亩收入也就不到1500元。
记者来到围场县的时候,正是春末夏初种子发芽的季节。种子种下半个月了,因没有雨水,还没有发芽,再晚,错过季节,即便发芽了,也长不出粮食。蔬菜菜苗养在大棚里,假如没有雨水,就无法移植出去。对下地村村民来说,有水才能稳产,才能增收。
村民们期盼着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而上级部门也在积极解决。近年来,不止一个农业扶持项目在下地村落地,2014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就打了6眼机井,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节水灌溉配套项目。2015年开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把过去的山坡地改造成梯田,使过去的“三跑田”变成了可以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还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又打了28眼机井。爬上山梁可以看得更清楚,原来的山坡都变成了层层梯田。
“坡改梯”的机井2015年就打好了,如果有水,就能保障一面山坡的地,为群众增收6万元,群众很欢迎。而且不论哪个项目修得都很好,除了机井,还都有潜水泵、水管、蓄水池等配套设施,管道在地下排布,形成了网络。按说这两个项目就有34眼机井,下地村靠天吃饭的问题早就该解决了,可现在这些井却变成了村民们的烦恼,因为没电。
最初的6眼机井连电线电缆都给配套了,只要接到电线杆上就能用,可是进村的电线是民用电,接上去一用就烧保险烧电器,最后谁也不敢接了。
村民的请求一级级反映上去,得到了朝阳地镇很正式的回复,“项目不含机井配电,应由村民自筹资金解决配电问题”。
河北围场县下地村村委会执委殷瑞义说:“28眼井得二、三百万,现在村集体经济一年收入一、两万块钱。”
下地村地理位置并不好,两山夹一沟,距离县城远,如果用电,涉及到电网改造、电力输送、电力增容等很多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个农村就能解决的。那么村民和村委会就没有能力解决这一个问题,为什么还要让村里“自筹资金解决配电问题”呢?拿“坡改梯”项目来说,虽然能防止水土流失,保住了水、留住了肥,可仍然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配套的机井用不上,村民增产增收的愿望就会大打折扣。那为什么项目落地了却不带电呢?
在围场县水务局,记者看到由河北省发改委和水利厅制定的“河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这个项目主要针对河北省北部山区八个县的山地坡地,项目表上所列实施项目清单中,有水井,但的确没有配电这一项。
其实早在2015年“坡改梯”项目落地之初,围场县水务局就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在与乡镇签订的责任书中,明确了一条“此工程不负责电力配套,项目乡村要自行解决电力配套事宜”。
河北围场县水务局党组成员王海生说:“各乡镇村积极性特别高,所以我们就谁承诺对电力自筹解决,我们就第一先考虑。”
毕竟都是对乡村有益的好项目,所以各乡镇、农村都做出了自行解决电力配套的承诺,等项目落地了,绝大多数承诺都变成了一句空话,不是不想兑现,是压根没那个能力。那么县财政能负担得起吗?
王海生说:“围场县总面积九千多平方公里,坡改梯的地方都在山坡上,最近的距离也在一公里以上,要是远的地方有十多公里。我咨询过电力,如果拉网电一公里就在二十到二十五万,要是十公里就二百多万,怎么算这个数都特别大,承受不了。”
实施“坡改梯”的乡村都地处偏远,光是电力输送已经让县财政难以承受,就更不要说田间地头的变压器、增容费了。其实上级部门也很清楚地方的困难,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这样一段话:“项目县多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贫县、深度贫困县,地方配套金钱上的压力大,落实困难”,所以并没有明确要求项目县配套电力设施。四年来,仅“坡改梯”项目在围场县已经陆续投入1.41亿元,其中的机井、管道、蓄水池等设施已经是不小的数目。
单这一个“坡改梯”项目,单就围场一个县就有1400万投入,没有见到效益,趴在田间地头。
不仅“坡改梯”,近年来,很多农田水利扶贫开发项目落地都带着机井,究竟打了多少井暂时没有统计,但已经有142眼机井还没用,就已经年久淤积快报废了。
记者:“你们有没有跟上级部门沟通过这个事,干脆把打井的钱再去坡改梯多增加一些亩数。或者这个井必须要打的话,能不能有一笔电力配套资金?”
河北围场县水务局党组成员王海生:“省批复的实施方案,只能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
每一个项目,都一定要按照项目清单来完成,只要清单里有机井,用不上也要打出来。随着项目落地慢慢的变多,问题也逐渐凸显,2018年,围场县经过研究,从2019年的财政预算中划拨资金,进行电力配套,并且修缮已经不可以使用的机井。
王海生和记者说,5月20号招标,对142眼不能用的机井进行更新改造,筹措了408万元对193眼机井进行配套,2019年年底实施完成。
围场县计划实施的电力配套,不是电网,而是配备小型柴油发电机。下地村这位村民就自己购置了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浇一亩地需要两到三小时,一小时耗油十升,大概150块钱左右。一亩地一年需要浇透水4回,就是600块油钱。
王海生说:“现使用柴油发电机是短平快的项目,至少群众拿到发电机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浇。”
花了巨资打好的机井,因没有电最终成了摆设,农民还是得靠天吃饭。没有配备电力设施属于先天缺陷,靠后天去补并不靠谱,尤其是贫穷的地方,再拿出钱来并不现实。很多项目初衷是好的,也能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项目的设计实施要真正地接地气,符合当地实际,还应该做更细致的调研,需要更加多的部门统一协调,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样好事才能办好办实。
独家视频丨习会见西班牙首相:胸怀全局 不断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内涵
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 开辟全球发展光明前景——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时政纪录片丨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习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举行相关活动纪实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谭黎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独家视频丨习会见西班牙首相:胸怀全局 不断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内涵
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 开辟全球发展光明前景——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时政纪录片丨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习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举行相关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