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的重要指示,青岛市提出了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利用新技术推动绿色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并就发展能源经济作出具体安排。
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青岛市明确了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着力加强体系、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积极构建由国家级科研院所作为塔尖、优势企业和高等院校作为塔身、市民的创新创业作为塔基的城市“塔型”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有利于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在创新中形成合力的体制,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吸引外部科研力量的政策;集中力量突破骨干产业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关键技术、循环经济核心技术、新能源新产业有关技术等关键环节,积极引进和培植国家级大院大所,努力实现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全力发展能源经济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狠抓节能降耗,通过自主创新,促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和循环发展。200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至0.96吨标准煤,预计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将下降22%;今年上半年电力弹性系数降至0.54,为全国最低。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围绕利用风能、太阳能、海水资源、生物能源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环节,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性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地发展,努力打造城市绿色品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开发利用风能作为增加能源供应、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积极地推进风能及其设备制造业发展。
青岛华威风电项目总投资1.4亿元,装机规模1.64万千瓦,目前年均发电2350万度,年均售电收入1800万元。即墨王村风电项目总投资9.6亿元,装机规模10万千瓦,将于年底开工建设,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开展前期工作的8个风电特许权项目之一。
与德国公司合作海上风力发电项目,预计装机规模2.5万千瓦,占用海域面积1800米×800米。同时,积极开展即墨金口、温泉、胶州海达和青岛近岸海域风力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计划在全市建设4—5个陆上和1—2个海上大型风电场,平均风电规模为1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
青岛国电蓝德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4亿元,年内开工建设,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形成年200台的生产能力。这将使青岛成为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
德枫丹风电设备制造项目,由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投资建设。一期投资1375万欧元,计划年底投产,主要生产用于风机的大型精密轴承和回转支承,产品出口欧美地区。
目前全市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数十万平方米集热面积,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率达8%,居全国领先水平。重点抓好中高档产品和示范项目建设。
海尔100万套中高档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形成年100万套生产能力,以及核心部件—平板集热器,实现出售的收益30亿元。
采用太阳能辅助空调系统和热水制备系统,实现供能面积达2.24万平方米;应用太阳能电源路灯照明系统,设置太阳能灯165盏。
采用闭合循环中央供热系统,年节约676吨标准煤、节电46万千瓦时;应用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电4万千瓦时。
青岛市立足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现了海洋能源及资源利用的新突破。
海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海水热能实施制冷制热的绿色能源技术,利用这方面具有的独特技术优势建设了一批示范项目。青岛发电厂海水源热泵示范项目,设备负荷45O千瓦,供热面积6000平方米。审计局小区海水源热泵供热示范项目,总投资2.54亿元,供热和制冷面积分别为85.6万平方米和56.5万平方米。青岛奥帆中心海水源热泵空调示范工程,总投资576万元,运行的成本降低近50%左右。青岛鲁能住宅区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项目,开发面积82.22万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节省能源折合2万吨标准煤。
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确保到2010年形成20万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能力。
华欧公司海水淡化项目,目前已建成低温多效、反渗透各3000吨/日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在建2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与天津海水淡化所合作建设5万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将成为国内顶级规模的同类工程。华电青岛发电公司海水淡化项目,为公司可以提供8600吨/日锅炉用软化水。西班牙BEFESA公司投资兴建海水淡化项目,已正式签约并计划年底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投产形成20万吨/日海水淡化能力。青岛碱业公司与杭州水处理中心联合开发的1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单机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华欧海水淡化设备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7套3000立方米/日、3套1万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能力。青岛双瑞海水预处理装置项目,总投资1.1亿元,生产电解海水次氯酸纳装置80套/年,产品将占据6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青岛新天地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与海尔集团合作建设大型海水源热泵项目,将在国内实现突破。
着力开展生物质能替代传统能源的研究探索与开发应用。建设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使其发展成为引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技术的骨干力量,科研成果转化率达30%。积极发展沼气工程,目前全市建有大中型沼气工程11处,年产气100万立方米;同时在农村发展“一池三改”户用沼气2.37万户,年处理畜禽粪便24万吨,产气量749.15万立方米;建设气化集中供气站14处,年利用秸秆3100吨,产气量近600万立方米,使2700户农民用上清洁优质燃气。推动生物柴油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产业化,研究开发利用棕榈油、动物油脂、花生下脚料和地沟油等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技术;在已建成3000吨/年中试生产线万吨/年生物柴油工业生产线。
同时,青岛市还通过推进自主创新,着力突破循环经济的再生、再用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切实搞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成功搬掉了三座废物大山,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一是铬渣的资源化处置。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将历史遗留的20万吨铬渣作为助溶剂,用于水泥生产和炼铁烧结。仅此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4480万元,节省铬渣处理费用4亿多元。二是炼钢废渣再利用。通过技术攻关,将青岛钢厂每年50万吨钢渣、120万吨高炉水淬渣等用于烧结炼钢的配料和建材原料,回收利用率达到100%。三是白泥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自主研发,一方面开发了利用白泥生产水产养殖水质改良剂技术,另一方面将白泥用于电厂烟气脱硫,实现了以废治废,一举解决了青岛碱业每年18万吨工业废料白泥利用的难题。利用白泥与电厂脱硫双向治理技术一项成果,每年不仅为电厂节约运行成本1000多万元,而且为碱业公司节省治理白泥改造投资近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