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超过标准,钢铁价格一跌再跌,让许多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以生铁冶炼为主的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铁集团)就是这里面之一。
卖不了铁,就把生铁压成锅,铸成壶!一个创新不但救活了面临淘汰的企业,而且开拓出一片新的发展天地。
“老牌国企”金铁集团就坐落于此,并辉煌了很久。从1958年发现铁矿建立东大山铁矿,到1966年成立东方红铁厂,再到组建金铁集团,这个60年的“明星企业”在2010年以前长期跻身“甘肃工业100强”行列,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世事难料!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超过标准,有效需求急剧缩减,钢铁价格深度下跌,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
金铁集团董事长王伟和记者说,2016年全国的钢材产量11亿吨,而需求仅7亿吨,过剩产能的压力自然未能让“单纯冶炼生铁”的金铁集团幸免。
“2013年以来,生铁价格断崖式下跌,最便宜时每吨不到1200元,不到盈亏平衡点的一半。”王伟说,当时真的到了“一斤生铁换不来半斤白菜”的地步。从2013年到2015年,金铁集团累计亏损2.5亿元,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生产一吨铁倒赔1000多元”的金铁集团只能“瘦身经营”,2016年关闭了520立方米高炉,压减了60万吨炼钢铁产能,仅保留10万吨产量。金铁集团想通过维持小规模生产,减少流动资金需求,暂时保住企业生存的“元气”。
然而,谁都明白,在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情况下,过去那种只满足于低产出、高消耗、浪费资源的发展方式已经走不通了,企业转型是唯一出路。
在深入调研后他们发现,生铁卖不到白菜价,铸铁锅却价格高企需求旺盛。一口进口好锅售价几千元,国内高端品牌也在七八百元,而原料不到5元钱。
这说明,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市场需要多样化、高品质、绿色健康等更高品质的终端产品。
“我们手里有别人没有的优质矿产资源,却端着金碗讨饭吃,优质的资源没有派上大用场。”王伟说。
金铁集团拥有东大山和芨岭两个铁矿,探明地质铁矿保有储量500万吨以上。这里的铁矿硫、磷等有害元素含量低,属于国内铁矿中难得的高品质,素有“人参铁”美誉。
2015年11月,金铁集团注册成立了金昌镒康科技铸业有限公司,并启动了精品锅具项目,立志让“养在深闺”的“人参铁”焕发新活力!
金铁集团炼铁是一把好手,铸锅却是门外汉。他们只好尝试边合作边学艺。然而,在与省外一家铸铁锅具生产企业的接触中,对方提出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和苛刻条件;在向相关企业考察学习中,这一些企业对关键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技术讳莫如深,项目考察人员连生产现场都进不去。
“买技术没钱,学技术无门,我们只可以摸着石头过河。”金昌镒康科技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蔺得松说,从设施安装调试,到打通压铸、打磨、渗氮、氧化等16道工序的所有技术瓶颈,金铁人用了短短两个多月。
在两个月内砸了2万多口锅之后,第一批合格产品正式出炉,金铁生产出了与市场同种类型的产品质量相当的铸铁锅和铸铁壶。之后,金铁集团加大研发力度,又相继开发生产出了具有西北地区、中亚、欧洲等地域特色的铸铁煎盘、搪瓷炖锅、汤锅、烧烤炉等几十种铸铁厨具产品,设计制造出了做工精细、造型考究的多款铸铁工艺壶具。
但是金铁人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技术突破。为了让产品的质量一直在升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基层职工,在压铸、打磨、渗氮、氧化等环节开展多项试验,精益求精,最终研发出了多个技术秘密和专有技术,使锅具、壶具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达到了市场最好水平。
随着各种产品的成功开发,金铁集团也打消了最初“贴牌生产”的想法,为自己的精品铸铁锅具注册了“金镒康”商标。
因“金镒康”产品生铁品质优良、有害杂质少、延展性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短期内便打开了市场销路。2016年8月到年底,金铁集团已生产销售精品锅具5000多口、铸铁工艺壶具500多套,出售的收益达到5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更是达到1100万元。
“金镒康”铸铁锅具定价在300-500元,铸铁工艺壶具定价2000-3000元不等。“按平均每口锅400元计算,折算到生铁上面,我们大家可以把每吨生铁卖到20万元!若按工艺壶具折算,效益更高。”蔺得松说。
靠着这些锅与壶,今年3月,金铁集团收支已经持平!预计2017年底,企业将形成年产50万口锅具的能力,彻底扭亏为盈指日可待。
蔺得松说,当初没想那么远,“只想把卖不出去的生铁变成卖得出去的锅具”。而如今,他们则有了更大的“企图”。
铸铁原料在自己手里,研发的智慧成本也掌握在自己手里,金昌镒康科技铸业有限公司正谋划着新建高端铸铁产品生产线,引进国际先进自动造型机组,专注于铸铁厨具生产研发。
“曾经,金铁集团是甘肃钢铁企业‘五朵金花’之一。如今,我们将抓住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机遇,誓将这里打造成中国重要铸铁厨具生产基地!”蔺得松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管:甘肃省委网信办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