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胶州全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向细分市场领军企业迈进,多家“隐形冠军”成为胶州制造业的靓丽名片。
在青岛市第三批17家工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名单中,胶州的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明珠钢结构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位列其中。截至目前,胶州连续三年隐形冠军新增公司数全市第一,认定总数量位居各区市首位。
在第七批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名单中,胶州的青岛建秋中德电梯有限公司等141家企业的产品成功入选,认定数量连续六年位居各区市首位。2018年全省百家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榜单上,位于胶州的就有4家,认定数量占青岛市入围企业总数的27%,列各区市首位……
被评为青岛市“隐形冠军”的张氏机械,研发生产乘用车支撑气弹簧用活塞杆这一细分行业已有12年时间。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对外承诺只做活塞杆产品。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张氏机械的产品在全球能够说是“无可取代”的。
“这是我们生产的丝管,专门用在汽车的电动撑杆上,它有六头,转一圈等于别的转三圈。”张氏机械副总经理张茂银和记者说,在如今的汽车企业,丝管被普遍的应用于高档汽车座椅和后备厢,电动座椅正是因为丝管的存在才能实现前后调节。
当初下定决心研发丝管时,设备、模具、材质等都需要从头开始摸索。“处理问题的捷径其实是存在的,当时德国已经有了很靠谱的整套模具设备,价格在140万元左右,只要直接进口就好。”张茂银说,相较于巨额的设备费用,他更难以释怀的是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张茂银的“轴劲”上来了。带领科研团队一次次试验,磨钝了多少刀头,崩坏了多少杠件,没有人记得清楚。“那一段时间,他走到哪里都提着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各种尺寸的丝管原件。有一次,一位客商来公司洽谈业务,他就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面无表情地从人家面前‘飘’过去,以至于客商都没想到自己刚刚巧遇了公司高管。”一位研发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笑着告诉记者。
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张氏机械的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半,终于找到了攻克丝管核心难题的关键技术。他们通过新型盐浴氧氮共渗工艺使“柔软”的丝管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抗腐蚀性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一切远远超出了国外客商的指标要求。
小小的丝管从此为张氏机械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张氏机械近三年在国内乘用车支撑气弹簧用活塞杆细致划分领域连续保持第一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8%、72%和76%;自主研发的汽车后备厢气弹簧用活塞杆牢牢占据全球市场28%的份额,座椅气压棒用活塞杆和钢管等核心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惊人的65%,甚至全球排名前十的高端汽车座椅的支撑杆用的都是张氏机械的产品。
搞研发、做技改、上设备、建厂房……申报“隐形冠军”“专精特新”所迈过的各种“硬件”“软件”的门槛,对企业自身来讲,无异于一次“锤炼”制造品质,乃至“浴火重生”的过程。
“像张氏机械这样的青岛市‘隐形冠军’企业,胶州目前已有18家。我们打造了一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金字塔,塔基是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塔身是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塔尖则是隐形冠军。要想成为隐形冠军,企业就要不断攀登这座制造业的金字塔,这就要求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制造品质,逐步升级。”胶州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尹成坤说。
“原材料和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工人工资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攀升,企业压力很大。”前丰帽艺总经理王爱美和记者说,在迫切地需要转型的时机,企业以评上“隐形冠军”为契机,通过引进工业智能机器人,并增加视觉系统,目前生产线已经能做到精准抓取原料、自动裁剪、超声拼接等步骤,机器效率是人工的277%。
同为第二批“隐形冠军”的达能环保在今年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胶州“零”的突破。目前,达能环保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已建立起15个开放型、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研发平台。这次获评“隐形冠军”的明珠钢结构,连续15年敢于投入研发与技改。“我们的主流产品废弃净化处理专用塔类设备——火炬塔,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专利技术,环保、节能、高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明珠钢结构总经理韩恭敏介绍说,公司生产的自卸式高架火炬塔实现了一座塔架上能够同时支撑多套火炬系统,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投资所需成本,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育张氏机械、达能环保等企业,让他们升级成国家级的‘单项冠军’,成长为国际上的‘小巨人’。” 尹成坤表示,目前胶州企业正在瞄准生产制造关键环节,不断开发使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装备或生产线,推广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使传统生产向“数控一代”“智能一代”不断升级。
“‘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层出不穷,既与企业自身努力密不可分,也得益于政府的源头‘活水’浇灌。”尹成坤告诉记者。
政策引导鼓励。胶州出台了激励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黄金15条”,实施了企业壮大、科技支撑、品牌升级、人才兴业、服务提升“五大工程”,设立了扶持公司发展的专项资金,带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优公共服务。围绕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活力,胶州创新构建了“1+12+X”立体化全方位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00余次,服务企业近2万家,服务企业人员近3万人,“1+12+X”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经专家评审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工信部也在全国推广企业公共服务的“胶州模式”。
精准解难除忧。胶州实施了“三进三促”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行动,精准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创新安排1073名机关干部担任1073家优强企业的“服务经理人”,进行长期“一对一”精准服务。截至目前,收集企业反映有效问题1085项,办结1051项,办结率达97%。收集《客户服务经理人工作台帐》820份,企业反映的有效问题464项,其中,已办结438项,客户服务经理人入企对接服务6400余次,有效推动了企业加速发展。
在“活水”的持续浇灌下,胶州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产业体系得到新优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实现新跨越。目前胶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1家,仅去年一年就新认定了125家,同比增长119%,五年内数量翻了7.4倍,涵盖行业从原来较为单一的电力设备、装备制造等,扩展到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小块头”持续释放的“大能量”把胶州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制造业高地”。目前,胶州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冷藏箱研发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船用锅炉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电力装备、钢结构、轮胎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全国知名的锻压机械、塑料机械、家具、制帽、发制品等生产基地,成为全省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市。(记者 刘 岱 通讯员 刘 伟)
前不久,在山东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新增设的“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让人眼前一亮。这一“自选动作”的背后,彰显出山东经略海洋的重大战略,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山东作为、贡献山东力量的“齐鲁答卷”正徐徐展开。[详细]
1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公布专项附加扣除的原则和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围、扣除标准、扣除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对个...[详细]
随着一股冷空气继续东移南下,我省多地气温显而易见地下降,最高气温下滑4~8℃,其中中北部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以上,气温被拉回常年正常或略偏低水平。明天,这股冷空气的影响趋于结束,但气温回升十分短暂,下一股冷空气25日又将启程,再次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详细]
12月23日,我省第一张高速公路复合通行卡在京沪高速港沟收费站发出,标志着我省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济南东动车所停放着6列崭新的“复兴号”,26日将上路运营,在齐鲁大地驰骋。检测区位于动车所最西端与济南东站联接的环形联络线A线、B线上,设有动车组踏面检测装置和受电弓检测装置。[详细]
这个被称颂的女人叫赵秀梅,她的人生坚守和创业故事,悄然传播,激励、温暖和感动着众多的人。正在公司红火的时候,赵秀梅的大姐却把公司CEO的位置让给了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