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好非常规水资源 缓解城市用水之困——武威市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综述
中国甘肃网4月8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 王丽 见习记者 叶敏 高延锦)滴水贵如油。武威是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地区,严重缺水是武威最基本的市情。工业生产需要水,市政绿化需要水,生态环保更需要水,水从何来?
非常规水源是指区别于地表水、地下水等常规水资源以外的水资源,主要有雨水、再生水、海水、矿井水、苦咸水等,其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再利用,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替代常规水资源,加速和改善天然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就近利用,充分挖掘再生水利用潜力,推进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用水、国土绿化、生态补水等领域,还将集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这些曾被视为城市负担的液体,在污水处理厂经过生物处理、沉淀、脱泥、过滤、除臭、消毒等多重工序,化作一股股清亮的再生水。
中水处理,变废为“宝”。“2023年度我们生产供应再生水约1487万吨,生产的再生水大多数都用在热电联产、静脉产业园等工业冷却用水,天马湖、雷台景区等绿地用水,以及城市道路浇洒环卫用水,一方面保障了部分公司制作用水需求,节省了企业用水成本,另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供需水矛盾,节约了水资源。”甘肃水务凉州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城区分公司常务副经理周大德说。
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水主水源、备用水源全部使用再生水,是甘肃省唯一一家生产使用全中水的火力发电企业。
在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技术部化学主管张龙龙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只见离子交换器、超滤、反渗透等制水设备排列有序,值班员手持电筒对制水设备的阀门、管线、压力表等部件进行投用前的检查。
“再生水水质相比地表水、地下水而言,水质较差,无法直接利用,一定要经过深度处理才能用。”张龙龙说,“公司采用膜法(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离子交换深度除盐工艺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处理达到超临界机组的用水标准。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在能量的消耗上更低,而且膜在分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常温状态,可以迅速完成杂质的分离。”
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在改进用水工艺,优化运行方式,并通过使用先进的梯级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中水的有效利用,自投产至2023年12月31日,共用中水620.64万吨。
城镇街道绿树成荫,如同翠绿的屏障,为忙碌的人们增添生活的趣味;夏日傍晚的公园、广场,花团锦簇,为散步的人们卸去疲惫……汩汩清水滋养勃勃绿意,簇拥着大美武威。
近年来,我市将城市节水主动践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积极探索研究合理使用水资源模式和措施,科学规划建设绿地游园,铺设改造供水管网、安装喷灌头、铺设微喷带,减少浇灌渗漏量,提高灌溉效率,聚力打造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城市样板。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公园的绿地上,为这片宁静的空间增添了一抹暖意。供水管网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纵横交错,延伸至公园的每个角落,将水流精准地输送到植物根部。一排排喷头在空中旋转,挥洒出串串晶莹的水珠,使得原本就娇艳的花朵更加妩媚动人。
“我们以现有污水处理厂和新建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为基础,有序建设再生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提升再生水利用率。2023年累计回用再生水1487.89万立方米,其中,天马湖景观补水和绿化年用水量150万立方米,邓湖天然生态林地、荣生路两侧防护林、长城镇红水河防护林年用水量809万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凉州区园林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传勇说。
清晨,来天马湖的人们络绎不绝:或邀上三五好友健身,或信步湖边观赏风景,或坐在湖边长椅上小憩……“这里的景色美得很,空气也新鲜,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到这里遛弯。”家住恒大绿洲的孙先生高兴地说。
缺水之地,更注重探索节水之道,我市不仅有效利用再生水,还充分的发挥每一滴雨水的作用。
走进凉州区祁连路小学,学校总务主任李洲海给记者详细的介绍了校园内雨水积蓄、引流装置和雨污分流管网等节水设施的运作流程。
“2021年9月,我校在校园东北角建成了55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配套建成雨水积蓄设施、雨水引流装置、雨污分流管网等,可收集校园路面、操场、楼顶等处的雨水,年收集雨水约70立方米,全部用于绿化灌溉、环境洒扫,减少了自来水用量,缓解了水体的面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为省级节约型校园创建奠定了基础。”李洲海说。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再生水为城市“解渴”,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成为再生水用水大户,慢慢的变多的集蓄雨水为植物带去生命的滋养……武威正在探索更多非常规水源循环利用方式,不断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污染治理水平。